「活字生香」漢字文化體驗展參觀須知 「活字生香」漢字文化體驗展參觀須知 展館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饒宗頤文化館(本館)為三級歷史建築,請大家愛護古蹟,切勿破壞建築物及設施。 「活字生香」展館內可以拍照,但禁止吸煙、飲食、攜帶寵物,並請保持展館清潔。參觀期間請保持安靜,不可喧嘩或四處奔跑;如在展館內發生滋擾其他訪客之行為,展館職員有權請相關人士離開。 請小心看管個人財物及注意自身安全,本館不會為於展館內的個人的任何損失負責。 展館內設有各式互動及商品展示,體驗後請回復原狀或放回原位,以便其他訪客欣賞,如有需要可請展館職員協助。 展館最多同時容納80人。若同一時段參觀人數多於可容納人數,展館職員將安排參觀者分流入場。 為保障公眾健康,減低感染和傳播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導賞服務將暫停直至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20人及以上團體蒞臨參觀,須於參觀日之前兩星期至三個月內作出申請。團體參觀申請表格請於本館網頁下載。 […] 觀看全文
《薪火相傳》桌上遊戲 《薪火相傳》桌上遊戲 認識國學應從小開始,透過有趣的桌上遊戲,與小朋友一起探險,學習中華文化。遊戲把饒公探索學問的旅程,顯示在圖版上,讓小朋友在玩遊戲的同時,了解饒公曾經到訪過的地方、他的經歷及作品等,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知。 觀看全文
通視@Youtube 31-05-2018 31-05-2018 漢晉時期古人唱歌唱到飛起!在港展出的敦煌壁畫成鐵證 我唱!我唱!我唱唱唱!現代人愛去KTV唱歌,大家又知不知道兩千年前的古人也同樣喜歡吹拉彈唱,抒發自己的情感。近日,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裡進行的“天籟敦煌•淨土梵音”展覽便展現了大量古人吟詠圖,這些敦煌漢代壁畫上的美女帥哥們拿著骨笛、塤在演唱歌曲,甚至還有許多歌女唱到“飛起”,漂浮在天上吹笛,按當今的話說,真的是high到爆啊。…… 詳情請參閱通視@Youtube網。 觀看全文
觀音及土地公 觀音及土地公 導賞片段 遺跡資訊 觀音及土地公 觀音源自印度,本為男相,自入中土後,漸轉化為端莊慈祥的女性,也是慈悲象徵,既有身披白衣、手持楊柳、淨瓶或魚籃,亦有千手千眼及人稱大士王等法相。觀音為救渡眾生的大菩薩,相傳曾立誓渡眾生,透過慈悲心聆聽眾生苦難和祈求,每當眾生身受苦難,發聲發意求救,頌念觀音聖號,便可獲得救助。正因「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名為「觀世音菩薩」。 觀音像兩旁木刻字寫上「西山玉竹千年,南海蓮花九品」,估計在荔枝角監獄、傳染病醫院及精神病療養院年代、長居本址的信眾於此拜祭觀音。 旁邊是土地神像,負責保護地方平靜。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 觀看全文
舊焚化爐 (1930年代) 及 古渡口 (19世紀末) 舊焚化爐 (1930年代) 及 古渡口 (19世紀末) 導賞片段 遺跡資訊 舊焚化爐 與中區舊焚化爐不同,此焚化爐與一般鄉郊地區的相似,由此推斷此焚化爐當時應是用作處理一般廢物。荔枝角發展初期,社區廢物處理配套並未完善,當時醫院員工以此爐處理一般廢物。 […] 觀看全文
舊焚化爐 (1930年代) 舊焚化爐 (1930年代) 導賞片段 遺跡資訊 舊焚化爐 1938至1975年間,這裡曾經是傳染病院,而這裡的焚化爐就是其中一個遺址,我們推測此焚化爐是衛生設施,用作處理焚燒醫療廢物。舊焚化爐上可見水缸(用以滅火)及油缸(用以供油生火)。 觀看全文
九龍關地界碑石 (1887年) 九龍關地界碑石 (1887年) 導賞片段 遺跡資訊 什麼是九龍關? 九龍關俗稱「新關」或「洋關」,是由洋人管理的中國粵海關屬下之分關,其下有多個關廠,深水埗關廠其一也。 建立原因 追溯到1853年,當時支持反清復明和太平天國的民眾在上海成功起義,搗毀了清政府在上海設立的常關(江海關),外商拒絕交納關稅,並強行要求清政府成立由洋人管理的中國海關。新關最初在上海的江海關成立。由於新關使用現代管理方式及廉潔的作風,稅收的成效十分明顯。因此,各通商口岸相繼成立新關,之後更逐步取替接管常關的工作,關口就繼續由洋人管理。 功能 香港九龍關設於清末1887年,主要職能是徵收鴉片關稅和厘金 […] 觀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