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即時發佈
梅韻蝶馨──梅派名票包幼蝶香港足跡
(2016年9月23日,香港) 由香港京劇研習社及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合辦,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梅韻蝶馨──梅派名票包幼蝶香港足跡」系列活動將於9月23日至10月14日舉行。包幼蝶先生一生熱愛京劇藝術,有「上海梅蘭芳」的美譽。八十年代開始在香港致力梅派藝術的推廣和教學,桃李滿門,後來更創立香港京劇研習社。在包幼蝶老師離開快二十年之際,兩個文化團體將舉辦展覽、座談會、工作坊、清唱會等活動,以緬懷這位溫文爾雅、熱誠敦厚的長輩。 |
1980年5月受香港藝術中心與中大校外進修部之邀來港主持京劇講座、清唱會及課程,開始往後在港推動香港的京劇發展。移居香港後,經常獲邀參與票房活動,和香港各大票友切磋外,更不辭勞苦的繼續教學工作,向本地梅派愛好者分享藝術研究心得與演唱技巧的運用,及後於1988年創立香港京劇研習社。香港京劇研習社是包老師的心血,他不單鼓勵同學們互相配戲,為同學安排操琴的名票及身段老師,更為同學尋求演出的機會,以至在1988年到1998年間共有二十多場演出,令同學們獲益良多。 |
5位主禮嘉賓進行剪綵儀式 (左起:馬逢國、蕭潤勤、李和聲、毛俊輝及連永錚) |
主禮嘉賓李和聲博士致開幕辭 |
展覽作品
包老師題字 「寧為發揚梅派藝術而奮鬥終生」 |
包老師自創的科學音符曲譜 由珍貴翠鳥羽毛製造的頭飾 |
「梅韻蝶馨──梅派名票包幼蝶香港足跡」活動概要展覽
包幼蝶與香港京劇研習社──八九十年代香港的京劇足跡 日期:2016年9月23日 – 10月9日 (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10:00a.m. – 6: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藝術館展室2及3
工作坊 梅派清唱體驗 第一場:《穆桂英掛帥》(選段) 日期: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時間:3:00p.m. – 4:30p.m. 第二場:《太真外傳》(選段) 日期: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時間:3:00p.m. – 4:3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資源中心 費用:$120、$60 (學生優惠) 名額:30人 (每場次) 報名參加
|
座談會
包幼蝶在香港推廣京劇的貢獻 講者:姚德懷 (香港京劇研習社創會會員) 毛俊輝 (包幼蝶弟子、前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 陳化玲 (包幼蝶弟子、嶺南大學兼任講師) 日期:2016年9月25日(星期日) 時間:3:00p.m. – 5: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演藝廳 免費參加 |
工作坊
音樂會 紀念包幼蝶老師京劇清唱晚會 日期: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時間:7:30p.m. – 9: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演藝廳 門票:$60、$30(學生優惠) * 門票只在饒宗頤文化館發售
|
關於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立於一九八五年,為香港註冊慈善團體。致力提倡、介紹和弘揚中華文化,曾舉辦過逾千項活動,務求透過舉辦多元化的活動,在文化推廣方面達到學術與普及並重的目標。及後獲選參與香港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把前荔枝角醫院活化及再利用,並以當代中國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之名,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網頁:http://www.jtia.hk
關於香港京劇研習社
包幼蝶老師為團結學員,發揚梅派藝術,親書《梅派藝術研究社簡章》,擬寫名稱、宗旨、性質、組織等內容。後由同學組成註冊工作小組,在1989年春舉行成立大會,通過命名為「香港京劇研習社」,旨在提高會員對京劇的興趣及欣賞能力,並推廣京劇藝術,在1988年到1998年間共有二十多場京劇演出。除每年由會員大會選出幹事會及主席執行會務工作,特別敦請包老師擔任名譽社長,監察會務。其會員至今以不同形式維持梅派藝術的學習與研究。
如有任何垂詢,請聯絡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節目查詢:劉國輝先生 電話:2100 2821 電郵:kflau@jtia.hk
傳媒查詢:葉頌欣小姐 電話:2100 2895 電郵:marketing@jti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