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仁心弦」鏡頭下的陌路溫情

攝影欣賞及講座系列

主辦:饒宗頤文化館

 

我們的注意力通常被先入為主的想法控制著。因此,正面思想會很可能帶出良性循環,有利於觸碰到一些令人鼓舞的發現,進一步加強正面的想法。亦即是説,正面思維是一種修復心靈的方法,因為它會把一個截然不同,充滿希望的世界帶到眼前。

 

溫情攝影不單只帶出與人心靈聯繫和接受其他種族和信念的能力,並也是年輕人放鬆心情的一次奇妙經歷。這是「攝仁心弦」的目標。

 

活動花絮

 

「攝仁心弦」鏡頭下的陌路溫情 ── 攝影欣賞及講座系列 【講座二】與釋常霖法師對話 (2021228)

 

陳德廉博士感想

 

這次長達38天的展出彷彿把我帶回過往20年來的攝影旅程上。在展館裡,每天至少一定有幾陣笑聲以及一段段與到訪者貼心的對話。跟到訪者交心其實令我無須再去覆述我的攝影體驗,因為兩者基本上製造出相同的連結。當我把鏡頭對準陌生人後,相機快門的拍答聲便即時創造了一種暖人心房的人際關係。縱然這個關係只不過是轉瞬即逝,畢竟它替這個世界補充了一些額外的希望和溫情。

 

要成就人文攝影,你務必願意與生命墮入愛河。每張照片便成為愛的果實。但比拍打快門更重要的,就是與人家一拍即合,互相吸引。在展館內,我不停地與到訪者一起拍,好像把快門按過百萬次。整個展出其實是另一奇妙旅程,讓我再次與陌路人連繫一起。

 


 

日期:2021年2月19日 – 3月21日(星期一至日) (由於反應熱烈,將會延至3月28日)

時間:10 a.m. – 6 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中區F座地下 – 展覽廳

 

 

 

 

 

 

 

 

 

 

 

 

 

 

 

 

 

 

 

 

 

 

 

 

 

 

 

 

講座及實習班詳請:

講座及實習班報名:請按此

 

 

 

陳德博士

陳博士從1994年至2006年在香港大學經濟及金融學院任職講師。他亦在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攝影與內心體驗」的通識課程,跟同學分享他在人文攝影途中所感受到的自我反省,和怎麼樣把半信半疑的科學家精神配合自己的心靈幸福。

 

他是香港唯一曾被法國傳媒提名布列松大獎候選人的本地攝影師。

 

陳博士主力溫情攝影,作品曾經四次被刊登在明周文化的封面故事?,分別為「平民英雄」、「勞動線條」、「中風突襲」和「我哋呢班後生仔」。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及新城財經台也曾邀請他就人文攝影給聽眾分享一些理念。他的作品也曾在中港台三地展出:海港城展覽廳,雲南大理,山西平遙,以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