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警衛室、石圍牆、裂紋探測器 (二十世紀初)

imd_eng_button
  • 導賞片段

 


  • 遺跡資訊

華工屯舍

1902年,英國於「波爾戰爭」後成功在南非奪得德蘭士瓦殖民地(Transvaal),而當地最重要的產業就是採金業。戰後,由於工人開工嚴重不足,致使稅收減少,當地的南非黑人因而收入減少,故寧可耕田也不願去礦場復工。礦場人手不足的情況十分嚴重,並曾一度缺人達20萬人;但僱用白人的成本又過高。所以英政府轉而輸入「人工平,勞動力高」的華工。

1904年,當中英仍談判南非招募華工事宜時,德蘭士瓦礦場已開始招募工人。初時,德蘭士瓦原定主要在中國南方招攬華工。同時,英商太古洋行 (保育館所示申請信著名的Butterfield Swire,應是當時太古洋行的大班)向香港政府申請租用該地,為南非募得之華工建造一所能容萬人的屯舍,俗稱「豬仔館」,即今文化館的位置。

1904年3月,英商太古洋行首先領款到廣州附近的嘉應縣和廣西梧州四鄉,張貼告示,通過華人招工頭招募華工1,054人,再集中到九龍荔枝角上船出港。後,洋行又續招一次,兩批共招募了1,741人。

到達南非的華工由於在礦井下勞動的艱辛、工頭粗暴及工資微薄等因由,慢慢引起鬧事、罷工及逃亡等事端。1905年,嚴重的罷工事件破壞了礦區及附近地區的治安,甚至牽動整個殖民地的政治局勢。後,英國政府勸令德蘭士瓦方面停止招用華工。原定4年的在華招工合同也被迫在1906年年底終止。僅僅營運2年的荔枝角「豬仔館」便關閉了。

 

為什麼需要建立荔枝角檢疫站?

根據立法局1908年的文件,當年為應付傳染病天花(smallpox)的爆發,香港政府斥資港幣$3,000,買下「豬仔館」,再斥資$8,500維修建築物,以及加建警衛室與圍欄, 將其改建成可隔離1,600人的荔枝角檢疫站,成功解決堅尼地城醫院的飽和度。

 

荔枝角檢疫站的作用

當時檢疫站的主要功能是爲了扣留及隔離病人,只要發現船上有人患疫症,同船的其他人不論生病與否,一律帶到檢疫站進行檢查。因荔枝角曾是渡口,檢疫站便建立在此地。

 

舊警衛室、石圍牆、裂紋監測器

根據1908 年的公共工程首長報告,政府安排以$ 3,000 的款項,從位於荔枝角的德蘭士瓦移民廠的承租人,購買全部建築物以用作檢疫站。由於這些建築物屬暫時性質,需要不少維修,政府更決定修建一座石圍牆圍住建築物,並修緝舊海關廠作警衛室。


(參考:1908年的公共工程首長報告)

現時正門及後門只可見到小部份的石圍牆,其實整個館址包括上、中、下區,曾被一整幅花崗岩石牆包圍。

由於舊警衛室早期已受到管理和保護,今天仍保存良好。而早在1934年,工程人員已在牆身裝上裂紋監測器,來檢測建築物結構上的轉變。警衛室外牆上仍存刻有「1934年11月24日」的探測器,也有些刻有「1962年」的探測器,分佈在右上方及左下方的外牆上,可供探究。

這位置是以前的正門,旁邊有「荔康居」的門牌,面對馬路的樓梯,亦保留了「荔枝角醫院」的門牌。當時為方便醫院與外界聯繫,更設有喬治五世郵筒,及後被更換成新式郵筒。